可靠性与仪器学理论
要求仪器稳定可靠是仪器设计者、制造者、使用者的宗旨。要评价仪器的可靠性,就必须要从仪器学理论上下功夫;要提高仪器的可靠性,就要先搞清楚可靠性与仪器学理论的关系。
首先,要了解可靠性的内涵。如果只用故障率来衡量仪器的可靠性,是远远不够的。作者将可靠性分为狭隘的可靠性和广义的可靠性两种;狭隘的可靠性就是指不出故障就是可靠性好,这只是从仪器本身来考虑问题,没有考虑使用者的问题;广义的可靠性则考虑仪器本身(制造者)和应用(使用者)两个方面,一般应该包括分析测试数据的准确度、故障率、售后服务和稳定性等。下面我仃据仪器学理论,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、高压液相色谱仪的可靠性进行分析。
对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而言,可靠性好首先是分析测试的数据准确度高。要保证分析测试数据的准确度高,首先要满足仪器的最基本原理——比耳定律的要求。如果仪器在设计、制造过程中,由于光学、机械学、电子学等某些方面没有满足比耳定律的要求,就会引起比耳定律偏离。这时,就会产生误差,使得分析测试的数据不准确。从仪器学的角度看,如果光栅的转动机构设计或制造不好,就会产生波长误差。而对同一物质而言,不同的波长有不同的摩尔吸光系数,即不同的灵敏度,这时就会产生分析测试误差,使得分析测试的数据不准确。如果仪器电子学系统的设计或制造出现问题,会使仪器产生很大的噪声或漂移。仪器的故障频繁,或仪器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。以上几方面都是影响仪器可靠性的因素。
同样,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可靠性也应包括准确度、故障率、售后服务和稳定性,但是它还有—面,这就是安全性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不同点在于: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的是物质分子对光刚吸收,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试的是物质原子对光的吸收。因此,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要把处于分子状态的物质(样品)先变为原子,而后进行分析测试。所以,它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多了一个原子化器,结构比较复杂。原子化器有三种:火焰、石墨炉和氢化物。其中,火焰原子化器在使用笑气或富氧的情况下,容易产生爆炸。所以,它的可靠性,特别是安全性更为重要。
来源:http://www.philes.cn/ 编辑:admin
- 相关资讯
- 上一篇: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
- 下一篇:从智能性的角度来评价或挑选分析仪器